The Places I've Been

The Places I've Been

2016/07/13

台灣|出發前的第100天|讀書

2016/7/13
旅行前的第100天|關於讀書


  • 看旅遊書的日子

這個下午,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跑到圖書館,借了幾本自己有興趣的旅行書就坐在圖書館裡看。
其實學校的圖書館小歸小,藏書的類型也是很豐富。
有一區的書專門被分類層好幾個國家、來自不同的洲,裡面都是寫著作者到世界各地的遊歷,或是各式各樣旅行的工具書。
看旅遊書的習慣是從去歐洲交換前開始的,那時我借的是「歐洲類」的旅行書,為了消除自己對於遠行的焦慮,看了好多好多關於歐洲念書的書,看了芬蘭出走、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等,對於歐洲的輪廓也藉由旅行書有了自己的想像。
       我挑書的過程是這樣的。

先看露在書架外的書脊上的標題是否有興趣,因為是在圖書館,我會順便觀察此書的新舊以便別年份,拿起來看之後通常會打量一下書的封面設計美不美,再翻開第一頁看序。通常序會囊括這本書所有最精彩的部分,因此只要序很吸引我,內文肯定會更精彩,如果序很無聊讓我讀不下去,我就會隨機往後翻幾頁去看這本書的用詞遣字以及作者的看法觀點,如果合我的胃口我就會毫不猶豫的加入我的閱讀清單裡,借回家享受。

And we'll never stop traveling in it.
         漸漸地,在看書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對於旅行文學有自己的喜好,我不特別愛看有很多資訊,或是拼了命評論甚至炫耀自己看了多少世界,或是不斷鼓吹其他人出走、不斷說大道理的文章,雖然以上這三種都是我常常寫的哈哈哈哈。相反地,我比較喜歡看作者寫這一趟旅行對於他自己有多少的想法、體悟與成長,旅行對他個人來說是怎樣的一場歷練,他經歷了什麼事,產生了什麼想法,他曾經做過什麼事,在旅行後又做了什麼事。
旅行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一百個人去同一個地方會產生一百種不一樣的心情。然而寫作這件事,在現在這個時代,有時候卻很容易為了討好讀者而顯得譁眾取寵,這是很不可避免的,在背包客棧隨便挑幾篇好文來看就會發現,有很多文章都有內容農場的影子,當然這樣會吸引更多人觀看,恰當的下標、聳動的數字、誇張的情節、情緒的舖成等等,提高了點閱率、引發了討論,卻在文章中看不到作者的靈魂。
這樣的說法當然是有一點誇張啦,我也無意譴責,因為在自己寫作的過程中也常常發生這樣的狀況,容易寫的越發偏向一種奇怪的口吻,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跟誰講話,不過既然這是一篇日記形式的部落格文章,我現在打算以一種「寫給一年後的自己看」的角度與心情來寫文章,如果是自己跟未來的自己對話,那也不需要對誰譁眾取寵了。


  • 搜尋引擎製造了什麼

身為一個資訊蒐集狂,我卻不特別喜歡看工具書
也不是不愛那些資訊,而是覺得那些書的可讀性不高,常常是亂槍打馬,在書中提供的資訊裡可能提供了一百家店,而你只看的下去二十家、會想特別記下來的只有一家。
相反地,網路的搜尋引擎,只要你輸入你想要找尋的資訊的其中幾個「關鍵字」,按下 Search 鍵,透過精準到有點毛骨悚然的演算法,搜尋引擎就會提供給你最想看的資訊,給你期望中、希望有的那家店,給你這神祕小店的交通資訊和經驗心得……
或是
出現所謂的「大阪必買」「東京必逛」文章給你一次到位的資訊。XD

這種搜尋的情形儘管方便,卻也造成一種情況
就是你實際出國後到了那家店,才發現所謂的「當地人才知道秘密景點」,
竟然充滿了「台灣人」。

這些台灣人通通都是跟你看了同一篇文章慕名而來的
瞬間讓人感到啼笑皆非,不知道自己來到的是真正的歐洲,還是「台灣人的歐洲」。
不管是去到「捷克必買戰利品」的精品店,還是去到「來到葡萄牙必嘗美食」的石板烤牛排餐廳,坐下後往左右桌一看,竟然發現店裡的顧客們都是你最熟悉的台灣同胞們!

『這些人應該都是跟我看同一篇文章來的吧……

讓人心中不免敬佩起了網路世界的無遠弗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