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laces I've Been

The Places I've Been

2015/09/20

寫作計畫 | 寫作的第一步

寫作的第一步

        想寫作不是兩三天的事了。
        從在歐洲開始,到回台灣,到開始實習,到每一次騎車跟每一次洗澡靈感大爆發的時候,都好想把這些自己覺得很棒的想法寫下來,或是故事,或甚至是任何的心得分享跟旅遊攻略等等,但每次總是一打開電腦就泡到Facebook、Line、PTT裡面去,壓根忘記自己到底現在要幹嘛了。
        有時候好一點,打開電腦決定要寫作,卻開始想要放什麼歌才好呢,到底寫作的人,都是用什麼程式來打字呢?好想知道寫作的人第一步是打開Word還是Wordpad還是記事本,每次一想要創作就會先被這個問題絆住。是否因為我們被140字的微網誌給制約了,習慣只能發一些在幾行字以內、沒有什麼架構框架的字眼,來企圖討好大家幫自己的動態按讚留言什麼的,唯一會在上面抒發心情的社群網站instagram本意卻是讓人分享相片的,蠻弔詭的。
        剛剛看了綺貞的【不在他方】這本書。

        說真的是因為弟弟買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陳綺貞有出書的。
        不知道為什麼,想到綺貞就會想起在地下室的二手書店,那幾張在架上還沒整理好的綺貞的專輯,聽說很多綺貞的作品都是因為早期發行時量少而變得昂貴,又有許多人在尋找珍藏,所以每當有她的作品出現,總是會多看幾眼,只是沒想到那樣的尊貴地位並不是她的每張作品都有的,雖然她的專輯每一張都有很重的重量,但那些不被尋找的專輯卻好像多了很多茫然,有什麼樣的客人會來買那些賣相不佳的近期二手專輯呢?
        偶爾會想像寫作的人長得是什麼樣子。說是寫作,腦袋中出現的是紙與筆的畫面,所以被綺貞書裡的她媽媽素描她寫作的那張圖給錯亂了,因為桌上出現的是筆電而不是紙筆呀。原來現在的寫作不能聯想到紙筆了,而應該是一台電腦與一個文字編輯的程式才對。
        寫作的人好像都會有某種的儀式,像陳雪,像駱以軍,為了寫作而專門空出時間、清理思緒而刻意地壓榨自己的靈感而寫下那些字句。不知道怎麼的,專心對我來說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難的事情,總是被一些突然冒出的靈光而忘記自己本來要幹什麼,等到過了很久才會想起來,「啊!我剛剛是要做什麼什麼的!」,真的是讓我很困擾。
        我外表看起來好像不是那種會喜歡看書的人,但其實相反,我不但很喜歡看書,還看得很快。我喜歡看書,什麼類型的書都看,但是不是每本書都會想要看,在圖書館借書的時候,會先看書名吸不吸引我,再看序(我覺得書的序都好好看喔!),再快速翻看一下內容的文字節奏跟內容是不是我現在想要看的。老實說現在資本主義當道的時代,很多書是為了討好消費者而出的,實質上根本沒有靈魂、沒有重量、沒有那種優雅與質感,像雖然我也很喜歡看商管類型的書,但那種書常常在二手書店也是被歸類沒什麼價值的,然而,一樣是在講管理或是金融,就有的書就能被當作是經典被一再地提起與被珍藏,有些卻可能被買回家之後只會被翻一兩頁就被放在書櫃裡永遠封印了。
        因為覺得自己蠻喜歡看書,所以曾經到二手書店應徵工讀生的職位,但進到書店工作,認識店長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愛書的人。
        這個工作讓我的視野廣闊了好多,雖然嚴格上來說,我的工作區域就是在地下室裡的一個小小的倉庫裡,面對電腦做著SOP或是一堆疊起來的二手書做著機械動作。但是在翻閱那些書的過程之中,我才知道原來什麼可以是(在市場上)真正有價值的書,哪些書能被放到網拍平台上讓買家競標,哪些書雖然才出幾個月但已經沒什麼價值要放到4本100元的特價品區。
        這對以前都在博客來或是誠品等一手市場買書的我來說是很震撼的。
        當我看到我喜歡的書價格竟然只有這麼低的時候,一方面高興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它,一方面覺得,為什麼這樣暢銷的書,在二手市場裡卻是那麼的不被期待與沒有價值。
        (當然這也牽扯到了經濟學裡的,量多價格就低,量少珍貴的價格才會高。)
        
也是在二手書店打過工之後,店長會跟我說,「幹嘛買這種書啊......」(帶著一種古怪的眼神),或是資深的正職姊姊會說,「這本書真的很棒,這個作者的作品我好喜歡,很值得你蒐集!」。在二手書店打過工之後,改掉我在博客來亂買書的習慣,改成在TAAZE亂買書、或是把書名記下來,到學校圖書館借,因為每次想買書的時候總會想起店長那種質疑的古怪眼神而感到虛心無比啊。
        每次到圖書館我總是忍不住盡我可能地把所有額度借滿,一再的選擇再放棄,試圖在十五本的額度裡選出哪些是我真的想讀的,那些只是一時意亂情迷而被迷惑的,到最後,總是忘記晚一點還有其他行程,而把書包裝的又重又滿的,以至於有好幾個小時都要像隻烏龜揹著龜殼那樣移動來移動去。一回家之後,就會迫不及待地把那些快速相親的結果從後背包裡拿出來,斟酌要先讀哪一本書。有些時候,那些書不巧的其實沒那麼吸引我,就會害得我這本讀一點點、那本讀一點點,跳來跳去的看;但如果找到很棒的書,就會投入裡面而不能自己。
        在去歐洲交換的前後,我最喜歡讀旅遊文學。
受同學專訪的旅遊經歷刊登在台科大校園誌上

(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